奥秘文章网 手机版
热门标签:
中国 美国 亿元 关税 企业 公司 万元 产业 项目 政策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实时讯息

光岳时评 |“两河之约”破界融合:鲁豫文旅协作为何值得期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08:28:00    

大众网评论员 苏培贞

4月12日, 由中共阳谷县委宣传部主办的“两河之约 山河相会”鲁豫毗邻地区文旅协作促进交流会在山东省阳谷县举行。鲁豫两省五市八县在此共赴“两河之约”,签署文旅协同发展机制,谋划区域合作新篇章。这场看似寻常的交流会,实则暗含深意——当“山河相会”打破行政壁垒,省际毗邻地区如何以文旅为纽带,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答案或许正在这里悄然浮现。

打破“边界思维” 共绘山河新图景

鲁豫交界地带,山水相连、文脉相通,却长期因行政区划分割而“各自为战”。阳谷县的尝试,恰恰瞄准了这一痛点。从签署协同发展机制到联合推介文旅资源,从非遗展演到体育赛事联动,这场“山河之约”的实质,是以文化认同消弭地域隔阂,以资源整合重构区域价值。正如聊城市委常委柳庆发所言,需“以河为媒、以文为桥”,让黄河与大运河的千年文脉成为区域协作的天然纽带。

数据显示,阳谷近年来通过“两河之约”系列活动已组织11场大型文旅推介,带动“英雄阳谷”品牌出圈,而此次八县协同机制的建立,更将景区联动、线路共推、惠民互享等务实举措制度化,意味着鲁豫毗邻地区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共赢”。这种突破行政藩篱的探索,正是国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文旅融合如何“点绿成金”?

文旅协作绝非简单的资源叠加,关键在于找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阳谷提出的“以文为笔、以旅为墨”,恰是这一逻辑的具象化表达:一方面,通过黄河大集、非遗展演等载体唤醒文化记忆,增强区域认同;另一方面,以马拉松、足球赛等现代文体活动引流,推动“流量”变“留量”。这种“传统文化+现代体验”的模式,既能避免同质化竞争,又能激活消费新场景。

更深层的价值在于,文旅协作正在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杠杆。以阳谷为例,其借力“两河明珠”定位,将农业景观、生态资源与历史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复合型文旅IP。当八县协同形成规模效应,不仅能降低单一景区的运营成本,更能通过差异化布局形成全域旅游网络,最终带动餐饮、住宿、文创等产业链条的整体跃升。

省际协作的“破壁样本”启示录

阳谷的实践揭示了一个趋势:在“双循环”格局下,区域经济协同已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鲁豫八县以文旅破题,探索的实则是一条“软性融合”路径——通过文化共鸣降低协作成本,通过市场互动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这种“渐进式”协作模式,相比硬性的产业转移或政策对接,更具亲和力与可持续性。

更重要的是,这种协作机制为破解省际毗邻地区“洼地效应”提供了思路。长期以来,省际交界地带因政策衔接不畅、资源投入分散而沦为发展“盲区”,而文旅协同发展机制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推惠民政策等,正在构建跨省治理的“微循环”系统。若能进一步打通交通、数据等基础设施“堵点”,或可催生更具示范意义的区域协作样板。

“两河之约”不止于一场文旅盛会,更是一场关于区域发展思维的革新。当黄河与运河的波涛激荡出协作的浪花,鲁豫毗邻地区正以文化为舟、以产业为桨,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这场跨越山河的约定,或许将成为中国省际协同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注脚——在边界消失处,新的增长极正在崛起。

注:《光岳时评》是大众网·海报新闻在山东聊城开设的第一档网络时评类栏目,关注你关心的事,说出你想说的话。《光岳时评》不限评论地域、不限评论角度,可以是经济评论、时政评论,可以是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可以是鼓舞型评论,也可以是批评型评论;还可以是短评或微评……一个观点、一个建议、一段话、一行字,都有机会被纳入《光岳时评》,都有机会成为聊城奋进崛起进程中的建言者和建设者。投稿邮箱和电话:758289197@qq.com和0635—8229595。欢迎喜爱评论写作的人士加入大众网·海报新闻聊城特约评论员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