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刊文盛赞华为:“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
全球瞭望|“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3日刊登了该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文章《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文章摘要如下:
前几天在上海,我面临一个选择:去看哪个明日世界?是去上海迪士尼乐园看那个美国设计的假明日世界呢,还是去真正的明日世界?后者是由中国科技巨头华为打造的巨型研发中心,面积大致相当于225个美式橄榄球场那么大。我选择了华为研发中心。

这个中心生动印证了一名在中国工作了几十年的美国商人在北京对我说的话。“以前,人们是去美国看未来是什么样的,”他说,“现在他们来这里看。”
我从未看到过像华为园区这样的地方。它只用了三年多时间就建成了,由104栋设计独特的建筑组成,修剪整齐的草坪覆盖着整个园区,还有迪士尼式的小火车将园区连接起来。园区设有最多可容纳3.5万名科学家、工程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实验室,约100家咖啡馆,还有健身中心,并提供其他旨在吸引最优秀的中外科技人才的额外待遇。
练秋湖研发中心基本上可以说是华为对美国试图将其扼杀的回应。
特朗普总统把注意力放在美国的跨性别运动员能参加哪些比赛上,中国则把注意力放在用人工智能改造本国的工厂上。特朗普的“解放日”战略是加倍征收关税,同时摧毁推动美国创新的国立科研机构和工作人员。中国的战略是,为让本国从特朗普的关税中彻底解放出来而开设更多的研发园区,大力推进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
我不同意特朗普的异想天开,也就是,只要在一个行业(或整个经济)周围筑起保护墙,然后美国的工厂很快就会蓬勃发展,能在美国用相同的成本生产那些产品,而且不会让美国消费者承受任何负担。
这个想法完全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如今几乎每种复杂产品——从汽车到iPhone、再到mRNA疫苗——都是由庞大且复杂的全球制造生态系统制造的。这就是这些产品不断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宜的原因。
中国制造业像今天这样强大的原因,不仅在于它能更便宜地生产东西,也在于它能更快、更好、更智能地生产东西,而且正在越来越多地将人工智能融入到产品中。
不可能靠关税来实现繁荣,尤其是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候。
我们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害怕?我们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如此视而不见呢?你可以竭尽全力谴责全球化,但这不会改变我们和我们的命运已被电信、贸易、移民以及气候变化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事实。
来源:新华社
-
2025-04-05 22:11:00
-
2025-04-05 19:22:00
-
2025-04-05 18:23:00
-
2025-04-05 16:35:00
-
2025-04-05 13:20:00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4-06
-
04-06
-
04-06
-
04-05
-
04-05
-
04-05
-
04-05
-
04-05
-
04-05
-
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