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校园里的甲骨文有点“甜”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林 杨之甜 通讯员 刘卫华
“我手里的这个糖画是甲骨文的‘牛’字......”3月31日下午,安阳市南关小学甲骨文糖画社团课结束后,四年级一班学生王一诺向记者展示她的甲骨文糖画作品。“通过参加学校非遗社团的甲骨文糖画制作,我让甲骨文从古老的汉字,变得既有温度,又有甜蜜味道,每一次绘制都仿佛在与古人对话。”王一诺说。

安阳市南关小学是该市第三批甲骨文特色学校。为突出甲骨文教育特色,近年来,学校为强化校园环境的甲骨文特色氛围,打造了甲骨文长廊、甲骨文山墙等景观,为学生营造耳濡目染的学习氛围。学校对照语文教材编写了12册校本课程《课文里的甲骨文》,将语文教学与甲骨文学习有机结合。
除了开展甲骨文书写篆刻、绘画、识词大赛等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今年以来,学校还尝试将古老的甲骨文与社团的糖画课相融合,学与玩的完美碰撞,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体验到“舌尖上的文化”。

在社团课现场,糖画艺人刘礼臣正在向围观的学生展示精湛的制作技艺。他以糖为墨、以勺为笔,熟练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图案。除了传统的花鸟鱼虫等主题,甲骨文的“牛”“蛇”“虎”等生肖主题深得学生欢迎。在他的指导下,孩子们在不断尝试中逐渐掌握技巧,创作出一个个虽显稚嫩却充满童趣的甲骨文糖画作品。
“这种体验式教学让甲骨文从课本里‘走’了出来,孩子通过视觉和味觉的双重感受,更加深刻领悟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该校校长董晨毅介绍,“我们希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据悉,该校未来还将引入剪纸、泥塑等更多非遗项目与甲骨文融合,构建多元化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甲骨文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三千多年的文明记忆;而糖画则是民间艺术的瑰宝,亦糖亦画,可观可食。将非遗技艺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创作出兼具文化内涵与艺术美感的‘甲骨文糖画’,不仅丰富了美育形式,更探索出了一条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新路径。”安阳市文峰区文化馆馆长韩胜楠说。
-
2025-04-02 22:24:00
-
2025-04-02 13:57:00
-
2025-04-02 10:36:00
-
2025-04-01 15:24:00
-
2025-04-01 15:14:00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4-02
-
04-02
-
04-02
-
04-02
-
04-02
-
04-02
-
04-02
-
04-02
-
04-02
-
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