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湖:一叶知春绿 茶润万象新
来源:【皖云】
近年来,安徽省太湖县寺前镇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加工、品牌化运营和茶旅融合发展,让小茶叶做出了乡村振兴的大文章,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特色路径。
四月的太湖县寺前镇乔木寨村,漫山遍野的茶树吐露新芽,茶树苍翠碧绿、长势喜人。在村集体产业园内,茶农们背着竹篓,穿梭于翠绿茶垄间,指尖轻捻,将鲜嫩的一芽一叶采入篓中。
“采摘得好的时候能摘到两百元钱一天,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还算不错了,在家里还能赚到两三千元钱的收入。”太湖县寺前镇乔木寨村采茶人张小枝说。

在茶园像张小枝这样来采摘的村民每天有30多人,最多的时候会达到六七十人。
当村民们穿梭在茶林之中,农技特派员的身影也显得清晰而明朗,技术人员一边示范一边向村民讲解。村民们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两手上下翻飞,一捻一提,嫩绿的茶叶便被快速摘下,装满了村民的茶叶篓,也托举着乡亲们的致富梦。

在太湖县寺前镇乔木寨村,农技人员的指导不仅限于采摘,更贯穿到茶叶生长的全过程。为了保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农技人员指导茶农采用稻草覆盖的办法,不仅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还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茶园管理的高效与科学,让每一片茶叶生长都在科技助力下得以精确把控。通过水肥一体化灌溉,将肥料和灌溉水一起适时、适量、准确地输送到茶树根部土壤,以科技与自然的交响谱写着春茶丰收的乐章。
这套精细化管理模式正在太湖县寺前镇乔木寨村全村推广,村里针对茶叶种植大户、从业人员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村两会全员上阵进行生产加工全过程把控,以确保每项技术措施都能落实到位。在科技的加持下,乔木寨村的茶叶产业正在实现从“量”到“质”的华丽转身,春茶市场也随着科技进步而日益繁荣。
太湖县寺前镇乔木寨村党总支副书记蔡安琪说:“截至目前,全村已发展茶园2600余亩,茶叶总产值达到1200余万元,实现茶农户均增收12000余元,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50余万元,将沉睡的荒山变成了碧绿的茶山,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的有效转换。”
山间茶农“采茶忙”,山边茶厂“茶芳香”。白天从山上采摘的新鲜茶青,经严格筛选后,会立即送到茶叶加工厂。佛图寺茶叶发展有限公司茶叶加工厂是太湖县寺前镇最大的茶叶加工厂,这里机器轰鸣,智能化制茶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正忙着将鲜叶送入生产线,经过杀青、做形、烘干等工序,制成香气四溢的干茶。然而如何让这些凝聚着茶农心血的优质茶叶走出大山、香飘四方,成为寺前镇茶农们面临的新课题。来自于安徽文艺出版社的刘仪莎正通过徽书茶房平台进行专场直播。她将直播间搬到了茶叶加工厂,镜头对准智能化生产线,引得网友纷纷留言互动。
当越来越多的网友通过直播间了解太湖县寺前镇茶叶,一种“到茶乡去”的向往也在悄然生长。如今,寺前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茶文化底蕴,以"茶为媒、文为魂、旅为体",打造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全镇2.3万亩茶园郁郁葱葱,34家茶叶加工厂机声隆隆,年产值突破1亿元。当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遇,当生态优势与产业创新结合,一片小小的茶叶,书写出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
太湖县寺前镇党委副书记叶驰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巩固全国“一村一品”国家级示范镇创建成果,循迹“朴初故里文润茶香”茶旅路线,讲好茶故事,建好用好茶叶交易中心,积极引进夏秋茶、茶原料加工项目,以电商和新媒体赋能,培育规模茶企,延伸产业链条,在“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引领下,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太湖县融媒体中心 胡治进 王璇 梅大宋
编辑:张亮
审核:孙宇洁 朱江辉
本文来自【皖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2025-04-16 11:17:00
-
2025-04-15 18:08:00
-
2025-04-05 09:38:00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4-16
-
04-16
-
04-16
-
04-16
-
04-16
-
04-16
-
04-16
-
04-16
-
04-16
-
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