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秘文章网 手机版
热门标签:
中国 美国 关税 亿元 公司 企业 万元 清明 项目 大风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实时讯息

佛山旧影跨越70年岁月归来|AI唤醒佛山旧时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20:34:00    

近日,借助先进的AI修复技术,佛山石湾过去70年的珍贵影像得以重焕光彩。从上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生活到80年代的匠心传承,老照片里的熟悉场景,唤起无数佛山人的集体回忆。

本期【维维有约】节目中,这些珍贵的历史影像如同一台时光机,将观众带回了那些难忘的旧时光。

70年前托儿所里的纯真时光

上世纪50年代,石湾陶日用一厂托儿所里热闹非凡。托儿所环境相当简陋,七八十个孩子衣着简朴,虽然孩子们众多,但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课堂却秩序井然。

影像中,几个萌娃走到中间正准备大展舞姿,其他小朋友围成一个大圈,眼神中满是期待地等待着表演开场。

纯真的笑容、好奇的目光,这组充满童趣的画面,既展现了那个年代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也让人感受到石湾人对下一代成长的重视与关爱。

匠心接力创作《双龙壁》

祖庙《双龙壁》最早修建于1957年,首先由南海西樵画家马慈航历时两月、修改十三次完成《双龙壁》国画。后经过石湾陶塑艺人梁华甫等人半年烧制,打造出长11米、高2.5米的巨作,于1958年底安装在祖庙内。

1981年,黎祥(右二)、霍泉(右四)、黎赞强(右一)等人合影。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双龙壁》被破坏,但石湾匠心未灭。1981年春,佛山雕塑院院长薛里昂重制泥塑小样,曾良制作陶塑样本,联合黎祥、谭厚桓等匠人历时数月,于8月24日让《双龙壁》重焕新生。

龙窑边的青春印记

1969年,曾在职工学校任教4年的23岁青年刘孟涵,转身成为石湾建筑陶瓷厂窑工。一张旧照记录了他与两位同事在高温龙窑旁工作的场景——汗水浸透衣衫,脸庞却绽放笑容。

面对AI复原影像,已成为陶史学者的刘孟涵惊叹“别开生面”,他回忆道:“当年在建陶厂一号灶,我们先进班每周硬是多烧一窑陶瓷花盆、琉璃瓦……”言语间当年豪情犹在。

1981年,石湾刘胜记家族的刘泽棉、刘炳、刘兆津联袂创作了大型组塑《十八罗汉》,每件作品通过个性鲜明的人物造型,让传统题材作品充满神韵。这组突破性作品,正是当代石湾陶艺家创新精神的生动写照。

这些被AI技术修复的影像,不仅是佛山人的集体记忆,更是石湾陶人匠心与坚守的见证。正如石湾龙窑营造与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蒙文德所说:“科技让珍贵记忆重现,既让世人感受佛山石湾的独特魅力,亦促使年轻一代铭记历史、传承匠心。 ”

文字、视频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束维

图片由杨耀桐、陶都春秋—石湾印象历史图片展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