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银川 美在品质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邻居五年接力照料失能老人
“李哥,今天阳光好,我扶你出去晒晒太阳?”“李哥,要不要看电视?”“来,喝点温水润润嗓子。”失语的李艳良老人望着轮番上门的邻居,只能用频频点头和眼角的笑意,诉说心底翻涌的感激。
在贺兰县富兴街街道居安社区尚贤世家小区,64岁的李艳良斜倚在床头休息,随着一声亲切的“李哥”响起,邻居刘月芳端着一碗牛肉粥推门而入,碗里飘出的香气,瞬间让老人布满皱纹的面庞漾起笑意。不知情的路人常以为这是晚辈侍奉长辈的温馨场景,实则是一群普通邻居,用五年光阴书写的温暖篇章。

时光回溯到2011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脑出血,让李艳良的人生急转直下。半身不遂的他失去自理能力,生活的重担如巨石般压在妻子肩头。多年来妻子的辛苦付出邻居们都看在眼里,秉着能帮一把是一把的想法,一场跨越五年的“爱心接力”在邻里之间悄然上演。
“李哥,这粥我用绞肉机细细打磨过,您慢慢咽。”刘月芳端着粥边说边耐心地喂着。刘月芳夫妇是居安社区“邻里帮帮团”的主心骨。每当李艳良妻子外出,他们就主动揽下照顾老人的担子。从最初面对老人大小便失禁时的手忙脚乱,到如今能精准捕捉老人的细微需求,这对夫妻已将护理流程烂熟于心:“每小时喂水、两小时喂流食,连饭菜都得打碎成细腻的糊状。”
在刘月芳夫妇带动下,越来越多邻居加入这场温暖行动。邻居徐金仁时常上门看望老人,即便老人被褥浸透异味,他也不嫌弃,每次发现都会把换下来的衣服进行清洗,并仔细擦拭老人身体,闲暇时还会为其按摩僵硬的肢体。李艳良家住在一楼,闲暇之余邻居们就坐在他家窗户下聊天解闷,不管喝水还是上厕所,只要一有动静,邻居马玉明都能第一时间照顾到。“顺手的事,都是邻居,谁都有老的一天,能帮就帮。”马玉明说道。

五载春秋,寒来暑往。送热饭、换被褥、陪聊天、做康复,这些细碎却温暖的日常,在李艳良的小屋交织成动人的生活图景。这场邻里间的爱心接力,恰似春日暖阳,不仅驱散了李家的阴霾,更在楼宇间架起一座温情桥梁。
如今,富兴街街道持续深挖楼栋内“近邻胜远亲”优势,将关爱触角延伸至高龄长者、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将“邻里帮帮团”的微光,汇聚成照亮更多特殊群体的暖阳,让“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
2025-04-22 15:22:00
-
2025-04-21 10:29:00
-
2025-04-20 20:51:00
-
2025-04-20 15:09:00
-
2025-04-19 13:45:00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3-26
-
04-22
-
04-22
-
04-22
-
04-22
-
04-22
-
04-22
-
04-22
-
04-22
-
04-22
-
04-22